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座谈会上谈话(2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
在长江委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 马建华
2022年1月26日
1月14日,委里召开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会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会,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听取青年科技人才代表意见建议,研究**制约我委人才培养瓶颈的措施,加快推进我委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清形势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单位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竞争。谁能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委历来是我委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治江兴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70余年来,长江委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了以郑守仁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本领过硬、开拓进取的治江人才队伍。随着治江兴委事业逐步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委对高层次人才(含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的需求前所未有,而我委的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截至目前,我委共有在职省部级以上专家55人,其中国家级专家15人,平均年龄57岁,且有8人将在未来三年内退休,占国家级专家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省部级专家40人,平均年龄51岁,其中55岁以上的14人、45岁以下的仅有11人。人才队伍老化严重,且专业结构也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二是高层次青年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仅从数量上来讲,就已经跟行业内的部分单位有明显的差距。在卓越工程师方面,院士大师后备青年人才不足;
在战略科学家方面,可用“四个零”来概括我委青年人才状况:国家杰青,水科院4人、南科院2人,我们是0;
国家优青,水科院4人、南科院1人,我们是0;
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水科院7人、南科院4人,我们是0;
中国青年科技奖,水科院4人、南科院1人,我们是0。后备战略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委在近几年重大项目立项牵头、重要奖励申报和重点领域话语权,严重制约了治江兴委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青年人才是单位发展的未来,单位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如果说科技领域是一片苍穹,那么青年人才就是闪耀其中的点点繁星。***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庞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的工作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培养治江战略人才重心放在青年人才身上,要采取超常规举措,花大力气**制约我委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瓶颈。
二、加大工作力度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人才工作的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抢占水利人才制高点。
一是以“超常规举措”强化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保障。要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申报,超前做好国家项目谋划,密切关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动态,全过程跟踪服务,提高项目申报精准性和实效性;
要强化基础科研平台建设,以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为目标,全面加强国家、省(部)级和委级三级联动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建设;
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力争产出一系列引领性和标志性科技成果,提升长江水利科技影响力和地位;
要强化科技成果评价,做好科技成果奖励申报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完善科学奖励培育计划,力争在高级别、高等别奖励申报中取得新突破。
二是以“超常规思维”做好青年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人事局要尽快研究印发长江委2023~2027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国科局要尽快研究印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计划和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以超常规思维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人事局要建立青年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常态评价、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制定完善“一人一策”“一梯队一策”“一团队一策”,加强分类指导,尽快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委属各单位要落实用人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青年人才培养的专项规划,花大力气研究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
三是以“超常规力度”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实现“零”的突破,委里要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统筹协调力度,各单位要从每年营业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设置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鼓励青年人才围绕治江重大问题和基础性理论开展前瞻性研究,力争早日取得重大突破。各单位要放下因为担心青年人“接不住、做不好”而产生“不愿放、不敢放”的顾虑,要以超常规力度大胆启用青年人才,让他们在重大科技创新工作中挑大梁、当主角。特别在挑选重点项目牵头人、重要奖励完成人、重大平台负责人中要向青年人才倾斜,争取每次都出现“新面孔”。
四是以“超常规方式”引进培养重点紧缺领域人才。要充分利用特设岗位政策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分配形式,提升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特别在水生态环境、水利信息化等重点紧缺领域人才,要在人事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以超常规方式精准引才、用心留才。要加强国家大坝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水平平台建设,以平台聚集人才。要探索聘请委内外国家级专家建立导师制,通过师带徒、导师制、托举制等方式,倡导委内导师甘为人梯,帮助“80后”“90后”青年人才尽快成长成才。
五是以“超常规机制”提升青年人才选拔推荐能力。要完善我委高层次专家人才选拔机制,注重人才的创新潜能,进一步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入选比例。要充分对接水利部有关人才工程,打破单位之间的壁垒,开展长江委委级创新团队等选育工作,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人事局、国科局要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水利部有关司局的沟通力度,确保人才推得出、选得上,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三、营造良好生态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营造培植青年人才成长的沃土,让青年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让我委的各类人才一茬接着一茬出。
一是要不断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改革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机制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各单位要全面深化单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建立委青年人才托举制度,推动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各项人才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要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人才发展布局,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交流、评价、激励全链条机制,强化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加快青年人才发现培养,拓宽青年人才培养渠道,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建立青年人才培训、交流长效机制,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互学互鉴。
二是要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要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人才当作最宝贵的资源”这个理念,让人才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拥有更多获得感。把党中央对人才的关心、关爱、关怀,完整、准确的传递到每一名一线科研人员身上。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包括委领导)直接联系青年人才制度,强化市、区级人才推荐并充分利用市区两级人才政策,在工作环境、技术研修、后勤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发展创造条件,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把青年科技人才从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潜心研究的宽松环境。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大表彰、奖励、宣传力度,扩大青年人才社会影响力,营造我委人才辈出、竞相成才的良好风尚。
三是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界的宝贵精神财富,郑守仁院士等老一辈长江委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全委广大青年人才要认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使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我委广大青年人才投身伟大治江事业的力量源泉。
同志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希望全委广大青年人才继承发扬我委光荣优良传统,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治江使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为治江兴委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
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将一件事干好、干精、干成
杨绍卿
谈选择
年轻人要珍惜这个时代,珍惜现在的条件、机会,要有家国情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自我价值要在科研工作的实践中体现,不能空谈。既然选择了国防科技事业,就要有不怕辛苦、不畏艰难、默默奉献的精神,甚至是牺牲生命。我当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有两个选择,留在美国或者是回国;
我回国之初,也有两个选择,从事产品外贸或者是科研工作。我经过权衡,感到回国参与到我国装备研究事业中能更好地应用我的所学,发挥我的作用,于是我就做出了选择。所以说,做选择不容易,不轻易选择,选择前深思熟虑,但选择后不轻言弃,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工作中,你选定一个目标,如果认为是对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实现它。你哪怕一辈子干一件事儿,就一定把它干好干成。X项目就是这样的典型。我最终选择了它,一直干到现在。我们团队中很多人从毕业到退休就干这一件事儿,干好、干精、最终干成了!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谈定力
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定力,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走出逆境。X项目研制期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技术是全新的,世界各国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可以说是在黑暗中摸索。有一段时期老出问题,有的问题攻关很长时间解决不了。但是一经解决了,豁然开朗。其实搞科研就是这样,没有一帆风顺的,一定要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勇敢地面对困难甚至是失败,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首先对于技术状况,做到心里有底,没解决就是没解决,那就继续攻关。要有定力,不管别人是表扬也好,批评也好,惩罚也好,指责也好,都专心致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觉得这个对技术人员当前特别重要。
谈学习
年轻人一定要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几十年来,我从未间断过学习,每天不读几页书就感觉缺了点什么,已经养成了学习的习惯。现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确实很忙,一个人经常负责几个项目。但千万不要说因为忙,你就没时间学习,你反而更应该“挤”时间学习,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产品设计中、在技术攻关中、在外场试验中……通过学习,把似懂非懂的都搞明白,不搞明白不罢休。
谈对青年人的培养
我觉得年轻人的关键发展期是参加工作十年间,尤其是五到十年。对于团队来说,要有计划、有安排,给年轻人压担子,以老带新,有意识地培养,放任自流不行。培养年轻人,首先要考察的是基本素质,哪些方面适合培养,就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定要尊重老同志,做事要有主动性,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给自己创造快速成长的机会。
团队负责人十分关键,他的作风决定着整个团队的作风,他的言传身教带动着团队成员。所以,带头人的品质十分重要。滴水映月,带头人一定要有心胸、有格局,不要为小利斤斤计较,才能带出一支团结善战的队伍。
从事国防科研主要靠团队。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有志于投身国防的年轻人一定要注意这四点:
一是千万不要拒绝小事。
刚参加工作,不要小看了跑加工、校文件、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有的年轻人可能觉得我是985、211的博士、硕士,怎么干这样的小事?但小事中见精神、提素质,通过一件件小事的锻炼,年轻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技能、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从而获得团队的认可,得到更多的机会。所以,年轻人一定要真心诚意地干好小事,不管交给你的是看似多么不起眼的小事,也要有这样的态度:交给我的事我一定要做好!
二是学会与人相处,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融入团队,和团队成员能够很好地沟通协调,这是高情商的表现。因为工程研制都是一个团队在一起工作,如果你在团队里不能与人很好的相处,你将来是很难发展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多看多说别人的优点。团队成员坦诚相见、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实现团队功能的最大化。
三是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科学研究有的时候就像唐僧取经,你开始的时候可能碰到很多的困难,甚至面临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选择了方向,就不要轻易放弃,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比如X项目,从1991年开始研制,可以说是屡败屡战,但团队从不放弃,这个团队的人就想争口气,就要把这事儿搞出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获得了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型列装,也培养出了很多青年人才,如多位兵器青年科技带头人及国家、省、市的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等。
四是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想要干成一个项目,每个阶段都需要表达。不管是立项、工程研制、评审还是报奖等等场合,都需要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得到认可。尤其要重视提高写作能力,包括写论文、技术报告等,因为这是知识、经验的总结、提炼、升华的过程。这两项能力的提升是需要锻炼的。我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很重视表达与写作,比如写论文、写报告,正面与人沟通等。年轻人有了这两项能力,你的机会就会比别人的大。来源:中国兵工报
推荐访问: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座谈会上谈话(2篇) 科技人才 座谈会上 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