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合集)【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
凝心铸师魂 立德育新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约2800字)
王立华,某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某某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XX自治区党委“两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宣讲团成员,XX自治区团委、XX教育厅、某某大学十九大宣讲团成员,某某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团成员,某某大学XXX思想研究中心成员。
王立华多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治区及国际横向科研课题二十多项,出版专著和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十多篇,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曾荣获某某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思政课女教师、“爱岗敬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王立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做好学生思想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她更明白,高等教育志在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
***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王立华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奋斗箴言,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依据“四有”好老师标准,结合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的经验,她就如何做好一名思政课教师得出以下几点个人体会。
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深信不疑,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理直气壮的传授思政知识。“不信”,课堂教学则没有激情,既说服不了自己、感动不了自己,也说服不了学生、感动不了学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无从谈起了。思政课难教,思政课教师难当,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执著的爱岗、敬业、乐业精神。只有真正热爱这个岗位,把其当成无悔的选择,才能做到忠于职守,只有把思政课教学作为情愿为之奉献的事业,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真正体会到追求事业的乐趣。
二是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既应是博学多才的“专家”,又应是博览群书的“杂家”。要成为功底深厚的专家,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对课程专业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
要成为博学多才“杂家”,思政课教师又必须博览群书,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学科内容和学术前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听她讲课的学生们都说,“上一门《概论》课,能让我们学到好多门课的知识”“课堂内容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小到家庭琐事,大到国家政事、世界局势,感觉收获颇丰”“老师每次上课时总是带来丰富的知识,而且有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的思政课我们爱上”……
三是不仅要懂得“教什么”,更要懂得“怎样教”。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更要具备出色的课堂教学能力。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将教材改编成“剧本”并进行导演和表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对知识体系逻辑性的深刻理解,对课堂教学语言(口头言语、表情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的熟练运用,对课堂秩序的有序管理,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课讲活变为学生喜欢的趣味知识,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精湛的课堂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在教材内容的解读、拓展方面要有新意,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要将艰涩的理论话语和教材语言转换为学生能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学内容;
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成竹在胸,不要念教案、不要读“ppt”,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交流(包括语言层面和思维层面),使学生倍感亲切,逐渐引发其听课兴趣;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发听课,老师是“导演”,学生是“编辑+主演”,营造师生共同参与、平等探讨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相互结合;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更多地采用实践课教学,使理论不再枯燥、乏味。
四是要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要把学生当亲人、当孩子、当兄弟姐妹,观察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有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需要,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他们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当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特别值得信赖的人,不仅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鼓舞,进而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发挥出持续的影响力。
教育者的亲和力来自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王立华常说:“学生是带着希望,用他们最美的年华来听课、学习的,我们应该给与他们收获和喜悦,这一直都是我工作努力的方向。”“我感动了学生,那一定我的初心和使命感动了他们,而学生也感动了我,使我有了成就感、幸福感!”王立华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自我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满腔热血 无私奉献
王立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师,践行理论教育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娓娓道来;
案例教学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
疏导说理不是颐指气使,而是润物无声。她不仅要求自己学习好、研究好、阐释好、讲授好“中国故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责任作为社会服务,围绕“新中国史”“中国中产党党史”“宗旨意识”“理想信念”等内容,主讲了几十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受众达数千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坚定的信念示人、以高尚的品德服人、以知识和智慧赢人、以真挚的情感动人、以自己的榜样正人,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王立华自豪自己是一名思政课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说:“我无悔,因为爱与责任坚定了我对本职工作执着的追求!”作为爱岗敬业的先进典范,王立华将自己的大多数时间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她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将自己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她的满腔热爱。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传播者,是她一生的初心与使命。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
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
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教师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让人在细微之处受益匪浅,每一个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第二篇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约2600字)
张蕾,现为某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自治区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文科组一等奖。
人们把教师称之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从教9年来,张蕾一直敬畏着这份职业的崇高,感受着这份职业的伟大,追求着这份职业的梦想。
教学,崇高职业的根基
身为教师,安身立命的地方是讲台,职责所在的核心是教学。抓好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崇高职业理想的根基所在。
2010年,张蕾从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接到了某某大学的录用通知,得知自己被师范类院校录取的消息后,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这个非师范出身的“门外汉”竟然有机会任教于师范大学,欣喜之余更多的是一份不安与焦虑。不安的是从学校学习到学校任教,没有任何其他工作经验,究竟能不能胜任教师这份从小憧憬期待的职业?焦虑的是由于学院当时师资缺乏,在接到录用通知的同时,她也接到了新学期开学的课程表,“菜鸟”老师就这样开启了她的教学之路。
对于新任职的教师,学校及学院的领导和身边的老教师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开学时的教师岗前培训,从教师的品德锤炼到课堂教法规律,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如何发声用嗓,对新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系统培训。“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今天我们在教学上多下一些功夫,明天国家可能就多一个人才、多一份力量”,培训时这些质朴的语言至今仍让张蕾记忆犹新。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以课堂为突破口,集中听课评课,以每一次听课的内容和教学设计为基础,交流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手把手地传授教学方法。那些频繁被大家听课的日子,虽然过得“心惊胆战”,但却是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必经之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启发和帮助下,她从讲台上的惴惴不安到开始有了自信的感觉,从照本宣科地生搬硬抄到开始有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思考,从不敢直视学生到开始在学生的眼中看到了喜欢甚至是崇拜,这一切的变化让她越来越深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体会到教学这门学问的深邃。
2013年,张蕾一路从学院选拔、学校初赛、复赛,进入到第八届**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讲台。在自治区级的大赛中,在各个高校优秀参赛选手激烈的竞争中,她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教学不仅是职业、事业,更是一门艺术。那次比赛,她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了大赛的三等奖,拿到那份荣誉的瞬间,她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还会再来的!”那次比赛之后,她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把比赛中交流学习到的经验和收获,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再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再螺旋上升,不断提炼和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梳理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心得,终于在2019年第十一届XX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赛场上,以第一名的成绩再一次站在领奖台上。她想,教学永无止境,努力定有收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这份崇高职业的根基在教学,在上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门课。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精彩呈现,都需要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只有潜心教学,才能让自己职业的根基更扎实更牢固,才能真正感受三尺讲台的职业幸福。
育人,崇高职业的价值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热爱学生、关怀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是教师这份崇高职业的价值体现。
参加工作以来,张蕾时刻告诉自己“国势之强在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坚持以德立身,做品格之师,唯有自己具备足够的人格力量,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她结合自己讲授的管理学、农业经济学等课程内容,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让课程“思政”,让自己在教学一线开展思政教育,把“四个自信”传递给学生,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班主任,她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精心培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形成稳定有序的班级秩序;
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班会、走访宿舍和面对面谈心谈话等形式关心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对于家庭生活困难、遭受突发变故的学生,她总是格外关注,用自己的博爱之心帮助学生,影响学生;
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健康,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承担2010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班主任的工作期间,曾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荣获2019年度“爱岗敬业先进个人”称号。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身,做品格之师;
坚持以德立学,做学问之师;
坚持以德施教,做精神之师,这是她永远铭记并为之践行的初心与使命。
科研,崇高职业的动力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参加工作以来,张蕾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沿着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积极与XX的实际相结合,深入农村牧区开展农牧户调查访谈,了解实地情况,践行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推进农牧业技术推广相关方向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社科基金项目1项、厅级校级科研项目4项;
在《农业经济问题》《农村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1项。
在继续夯实自身科研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她也在深入思考要如何通过科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如何通过科研挖掘理论的实践价值,怎样利用自己的科研带动学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科研对于教学、对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动力支持,才能让自己的科学研究更有价值和意义。对她来说,这条路很长也很艰辛,需要自己向前辈更多地求教,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和踏实地付出。
在平时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同时,张蕾还担任过学院科研秘书、学院农村区域发展党支部组织委员。作为管理系副系主任,她积极配合学院及系主任的工作,在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撰写、课程安排、综合实习等本职工作中踏踏实实耕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正是这句话,引导着她一步步成长,一次次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让她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伟大,也勉励她在勤学实干中,度过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第三篇
坚持四有标准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约2000字)
周民,某某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主教钢琴。
真情教书 真心育人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进入新时代,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老师应该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不但要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还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周民也一直用这样的角色定位来要求自己,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治学态度传递给学生,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钢琴课的特点是一对一授课,师徒传承是钢琴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通过手把手教学,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纠正手型和不规范的弹琴方法,帮助学生不断精进技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作为学生的导师,在给学生留钢琴作品时,她都要对作曲家生平、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音乐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准确、更完美地演绎作品。
钢琴技巧课是一门磨炼意志品质的课程,技术含量非常高,如果一个技术难点攻克不了,就无法继续往下进行,所以,她在教学方面一直很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刻苦练琴,进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的全面提高。28年教学生涯中,她把音乐专业教师的职业特点、师徒传承特点与立德树人的育人本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学会了知识技能,又学会了做人。
以研促教 身体力行
科研是高校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教学就会失去“灵魂”。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科研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成果,周民在完成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完成各项科研工作,认真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2010年被选为教育部高校国内访问学者,并完成第一部学术专著《中国钢琴艺术之神韵》;
2012年主持**哲社规划项目《以民族音乐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7年主持**哲社规划项目《民族音乐文化视阈下和谐**构建研究》。
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七篇。其中,《新时代“乌兰牧骑”传承草原文化的路径研究》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优秀奖;
《试论蒙古马精神和乌兰牧骑精神的天然契合》获“蒙古马精神论坛”征文优秀奖;
组织策划自治区首次举办的钢琴艺术节——“2019**钢琴艺术节”。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周民积极参加校外音乐教育和专业学术团体活动,先后担任国家和自治区层面“键盘乐”、“室内乐”、“金葵花杯”、“星海”“恺撒堡”等各类钢琴大赛评委;
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考级评委;
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联盟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钢琴分会委员、XX自治区音乐家协会会员、键盘学会理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不仅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同时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推广者和创新者。
党建引领 立德树人
周民是一名党员,也是音乐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并担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2015年主持XX哲社规划项目《音乐文化学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受《***总书记给XX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启发,撰写论文《新时期乌兰牧骑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18年10月在自治区文化厅举办的全区“首届乌兰牧骑的创新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
作为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她耐心处理收缴党费等各类繁琐事务;
作为学校组织员,她常常利用双休日找学生谈话、交流;
作为支部书记,她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认真组织召集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做好各项学习笔记记载,充分利用微信传播和学习,加强学术诚信和师德、师风教育,助力学院为人师表、严谨职教、爱岗敬业的院风建设,做老师的贴心人,做学生的带路人。
此外,她还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各项工作安排,组织申报学校“2017-2018学年党支部立项”活动,以“赤心颂党情,献礼剧目《党的女儿》系列展演”作为“支部立项”并顺利结项;
组织策划“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场音乐会”;
协助学院党总支策划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喜迎某某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 “诵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主题党日活动;
201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所在支部评为先进学校基层党支部;
主持带领的“音乐艺术育人”工作室获学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2019年9月初组织申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积极推进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四个相统一”,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品质上过得硬、工作上有能力、群众中信得过的好党员,成为爱学生、爱音乐、爱教育事业的好教师。
第四篇
坚定信念 务实笃行
(约1600字)
张昆,现任某某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民族学系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硕士就读于某某大学经济学院民族学专业,博士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经过了系统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以及博士期间严格的民族学专业理论、科研素养和田野工作训练,2014年毕业后回到师大就职。
工作五年来,她始终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严谨求实,教书育人。专业教学方面,先后承担了1门全校通识课、7门本科课程、 7门硕士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教书育人的思想和理念,经常在课间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科研方面,出版专著1部,合著6部;
在《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民族学顶级和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余篇,其中CSSCI论文6篇,1篇顶级和权威,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全文转载;
主持课题6项,参与课题7项;
获得“第二届某某大学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某某大学第十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某某大学优秀班主任”等奖项6项;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报告20余次,注重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交流研讨及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撰写并提交了牧区发展咨询报告及支撑调研报告,博士论文调查期间在锡盟东乌旗农牧业局挂职锻炼一年,参加了“XX自治区第五届青年理论骨干研修班”并结业。目前担任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边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学术职位。
虽然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她深知,要做好一名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人民教师,路还很长。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她都将一如既往,甘之如饴。五年的教学、科研和班主任工作,让她体会到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幸福、快乐、伤心、难过,每一个学生的收获与进步都左右着她的情绪、她的状态。她始终认为,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知识与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帮助孩子高效、扎实的掌握学习方法,领会学习要领。
自2015年3月某某大学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以来,她一直兼任秘书和科研助理,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只求把工作做好。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研究院,各种机制制度都有待完善,除了校外聘请专家学者担任院长及副院长等职务之外,校内行政办公人员包括张昆在内只有两个人,压力很大,任务也很重。四年来,她协助院长认真负责民族学人类学科研平台、影视人类学实验室的规划建设;
编制研究院年度专项资金申报书、民族学人类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等计划方案;
制定采购计划,采购民族地理信息系统、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档案库等数据库资源;
带领民族学研究生开展暑期田野调查,完成研究院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的撰稿、统稿等工作,筹办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级学术会议;
协助完成民族学博士点、自治区民族学创新团队、草原丝绸之路民族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和获批。幸运的是,每一项工作最终都有了好的结果,2016年先后采购了262.4万元的4K数字电影摄影机、田野视频工作站等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设备,建成了影视人类学实验室。2018年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民族学博士点科研平台建设采购计划也按时提交。四年来,辛苦在所难免,但作为内师大的一份子,她感到充实、快乐,也在磨练中得到了成长。
2017年暑假,中国人类学会委任研究院举办的“中国人类学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将于8月14日-17日举办,这是一个国家一级学会的会议,参会专家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138家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媒体期刊,300多名专家学者,设7个分会场。面对如此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的会议,张昆带领紧急调派的七名民族学硕士生日夜兼程地推进各项工作,包括会议手册的编排制定、国内外专家的联系对接、会议公众号的购买申请、会议官方网站的建立维护、宣传册的设计印刷、会场的安排布置、会议的组织协调……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类似的会议,类似的忙碌已经是张昆的家常便饭,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五年来,她从不喊苦、从不喊累,不断在磨练中成长进步,怀着乐于奉献的精神与情怀,为学校的欣欣向荣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
做学生的引路人
(约1900字)
爱军,现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本科毕业于某某大学,2004年某某大学硕士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工作,2009年8月在职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汪尔康院士,2013年1月顺利通过博士答辩,继续回到内师大工作,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某某大学做博士后并顺利出站。
在师大读书期间,爱军深深地以母校为荣。毕业回到母校,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为母校的发展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争取做到“母校以我为荣”,在近五年的教学科研中,兢兢业业,始终坚持教好书、育好人。
近三年,爱军获得多项不同层次的奖励。学校层面,201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获某某大学第13届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获某某大学第一届民族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级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获某某大学第二届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自治区层面,2019年被评为XX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物、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XX青年“创新、创业、创优”三创标兵。
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开放基金、“XX青年科技英才A类(领军人物)” 人才项目、XX自然科学基金、XX高等学校项目等课题10余项。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21篇,授权实用性专利两项,专著一本。编写出版全国大中专蒙文教材两部(一个主编,一个参编)。目前担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7.65)》、《Talanta (IF:4.916)》、《Materials Letters (IF:2.687)》、《IEEE Sensors Journal (IF:3.076)》、《Plos One (IF:2.766)》和RSC系列等国际著名期刊的审稿专家,多次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爱军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15年的工作生涯中,也有意识地参与学院的班级管理工作,身体力行地担任了12年班主任。在教学方面,虽然承担了3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但并没有妨碍他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算是权力最小的主任,但是他却认为这个岗位异常重要。因为,班主任是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培养学生为国奉献精神的引路人,这也正是***总书记所说的人民教师的四个“引路人”作用的具体体现。
作为班主任,爱军既要关注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又要做好平时的管理工作。他所带的班级是蒙班,就业渠道相对狭窄,所以,除了学校和学院的努力,他还发挥自己的作用,联系已经就业的同学,让他们推荐师弟、师妹就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中一名同学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时,还高兴地给他打来电话,言语间满满的感激。任职期间,爱军一直积极创新就业方式,发挥上下届同学的就业引导作用,不仅让学生有了好的归宿,又增加了学院和专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满满的幸福感。
作为研究生导师,爱军还肩负着教育、培养研究生的责任。他带研究生,进实验室之前首先让研究生学会查文献,看文献。理工科的研究生必须随时关注世界科研前言,结合学科特点,做有意义的创新性科研。同时,他还经常领研究生们参加跟自己学科发展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例如,2015年应邀参加日本北海道室兰工业大学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应邀参加两年一届的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并作会议报告。他说:“做科研就像打仗,你不努力,就被人家超越。要随时跟进科学前沿的发展,结合自己的科研特点,紧随时代的步伐。”
为人师,不仅传道、授业与解惑,还要甘为人梯,让学生走的更远,飞得更高。他常跟研究生们说:“假期是给本科生的,不是给你们的。”于是带着他们整个假期起早贪黑地做实验。正是这样的付出,他所带的第一届两个研究生共发表7篇SCI论文、1篇EI和1篇北大核心。其中,王宁同学获得自治区三好学生、自治区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学校十佳大学生等奖项,聂芙蓉同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优秀硕士毕业生和学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他常说:“生活哪里会觉得枯燥,做研究就是乐趣。”
“Work. Finish. Publish.”这是英国科学家Michael Faraday 的一句座右铭,也是目前爱军对自己研究生们的要求。
work:
首先一定要去做,不去做实验就不会有数据。不要等设计完美了才行动,在做中能更好地学习、提高和完善。
finish:其次,既然做了,就要完成,否则半途而废,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数据,决不会有结果。
publish:最后,不仅做了,而且完成了,有了结果,就一定要发表,成为社会的公共财富,这才是科研价值的体现,而且发表文章能鼓励自己及团队,对自己的劳动是个交待,并为今后科研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所以,他要求研究生们“去做实验,完成它,发表吧!”
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够将科研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反哺于教学,课堂教学才会出彩,学生的眼睛才会发亮。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秉承母校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爱岗敬业,努力进取,为师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如此说道。
推荐访问: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合集) 合集 优秀教师 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