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乡村振兴交流发言材料(2篇)

篇一:乡村振兴交流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20215篇范文

  第一篇:乡村振兴经验交流2021乡村振兴经验交流5篇

  【篇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新时期,要汇聚更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真正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进乡村振兴,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向前推进。

  “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后了解到,今后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书记,自己将会把全会精神铭记于心,实践于行。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时期继续奋战农村,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村第一书记**表示。

  **县**镇**村里,硬化路铺到家门口,巷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设施齐全,路灯配套完善。“我们(在)山上(的时候),污水和其他水混倒,去年村上弄了一个污水池,我们的污水排出去,通过地下管道,走了污水池。再一个,这两年一个垃圾分类,能卖的,我们在门上卖给回收的人,(需要)烧的,镇上专门有个回收车,拉到处理的地方烧掉,现在巷道非常干净整洁,我们住着也舒服。”**村村民王自红激动地说到。

  **镇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资136万建立污水处理

  厂,将姚黄村、**村的日常废水,原水经管网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站,以往污水横流的景象不复存在,崭新的村貌替换旧貌,焕发新活力。

  “(姚黄村)2020年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处,主要处理居民日常盥洗水和厨房用水及卫生间排水,有效解决排污问题,确保了村庄环境整洁。”**镇副镇长张开翼介绍到。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一度是很多农村地区常见的情景。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对此,**镇有针对性地对各村庄生活垃圾治理提出了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镇依托垃圾焚烧站在全镇推行落实“三筐一桶”,从户内源头上实行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站对全镇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和焚烧,杜绝了垃圾违法填埋和乱堆乱放现象。为实施好乡村振兴,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镇人大**王成文说。

  **镇落实卫生整治积极推广“三筐一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建立健全环境保洁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镇共脱贫

  1063人,育以花椒、核桃为主的干鲜果3.5亩,硬化19村巷道,实异地迁538户,实施危房改136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将主动作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小城镇建设、新

  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以党社联建合作社为辐射带动,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确保粮食安全,产业兴旺。”**镇镇长王文说道。

  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与村民的要求合拍,真正把好事办好,让村民满意。

  【篇二】

  乡镇处于上接城市、下连农村的关键节点位置,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火车头”作用。2020年,**实施强镇带动乡村振兴,把乡镇建设成为提升乡村服务中心、经济中心和治理中心,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提升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冬日里的**镇北庄村,500余亩耕种过的土地平平整整,播种下了来年的希望。秋耕时节,北庄村村民**和同事们完成了6000多亩地的小麦播种,他说,感觉自己像在耕种一个大型农场。

  **是**镇探索“租金+分红”方式的受益者之一,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是300-500元每亩,农民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以获得工资,在保证土地租金收益之外,还进行收益的“二次分配”,农作物收益在

  扣除租金、人力劳动等成本之外,合作社还和村集体等进行收益分成。

  近年来,**镇党委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通过镇党委领办合作社,创新

  “联合社+公司”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镇共成立39个土地合作社,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农资买卖、土地流转、专家服务、组织产销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目前,全镇共有

  24个村、3099亩土地流转到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溢出土地部分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实现了土地集体流转、社会化经营,发展高品质种植、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区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引进市场主体参与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运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目前已经在**镇试点,成功后全面推开。

  **立足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探索整合各类涉农服务资源,在镇级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把涉及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服务事项集中起来,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储、销等全链条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一是整合农业、畜牧、农机、供销等政府服务资源,入驻中心统一办公,为农村提供“一站式”公益性服务。二是整合农资销售、农机植保、检测检验、烘干仓储等社会组织资源,通过形成规模优势增强议价权,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市场性服务。三是整合土地、农机具、劳动力、集体闲置资产等涉农信息资源,探索搭建“云农服”运营平台,实现涉农资源的统筹管理使用。目前,在区属国企丰登农业公司的统筹下,11个涉农镇全部建起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200户以上的村设立了服务站,将服务向村级延

  伸,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到35个、家庭农场463家。

  提升经济中心,培育一镇一品

  “土鸡蛋每斤

  15元。油鸡蛋不论斤卖,论个儿,3元一个。”今年9月22日,在威海市**区的“庆丰收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米山镇西铺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峰当起了“店小二”。于海峰的底气源于他们身后有一支顶尖专家团队和一批有理想有才华的“新农民”、“土专家”,“我们建设了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高端产品,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20多年来,从盘活闲置资产,到夯实基层党组织,再到“把生态农业做成产业化,旅游做成规范化、市场化”,西铺头村已经从一个之前负债百万的穷山坳,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全面小康村。

  “今年,我们又将

  360余公顷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升级’成为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新建20个大棚,建设了全新的育苗育种基地,入驻了各式各样的新品种。靠着田园综合体,村集体今年收入能有1000万元左右。”西铺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峰说。

  眼下,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的土地上,“散落”着栗景新天地、民宿、动物乐园、马术俱乐部、射击场、中医康养、书吧、茶室,以“食、住、娱、养、学、行”六大主导功能为一体的产

  业构架初具雏形,目之所及,一片生机勃勃。

  米山镇是**区打造“一镇一品”的典型代表。乡镇是农村资源要素交换的重要节点,**立足各镇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流通企业向镇域集聚,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培育提升苹果小镇、栗景生态休闲农业、耕读小镇

  3个片区,争创市级样板片区。**实施

  69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打造中药材、苹果、花生、生鲜、白羽鸡

  5个特色产业链,建设苹果、花生期货交割库,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

  推动土地集中规模流转。引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农民分散的、无力耕种的或低效的土地集中起来,依托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对外招商或委托经营;对农民不愿流转的土地,提供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通过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收入保险实现收益兜底保障。目前,全区各类合作社发展到1225家,入社成员16万人,累计流转土地3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8%。对农村闲置房屋,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民宿经济,慈口观“温泉民宿村”、初家“设计村”、瓦屋庄

  “中国漫画村”等一批样板村初步成形。

  提升治理中心诚信成为治村法宝

  每天上午一上班,**镇

  **村党支部书记**都要把每天村民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再进行筛选,为下一期《诚信**》刊物准备素材。《诚信**》用平实语言,讲述群众的诚信故事,群众们喜欢看、也看得懂。**村作为

  **镇

  6个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村之一,以信用建设试点村为契机,发动村民填写个人诚信档案,入户签字,依靠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帮扶到户,设置信息采集员、督察员等辅助工作人员,构建了诚信管理的创新模式。2019年年底率先取消保洁员,完全依靠志愿者维持村内环境卫生。

  乡镇是化解矛盾、促进稳定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按照“化解在基层、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推进村务阳光平台、网格化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乡村有效治理。信用进农村,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务实之举。

  推动农村信用全覆盖。出台《**区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设立镇级信用分中心,与

  **大学合作建设“社区和农村社会信用”“党建+信用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11处镇级、465个村级信用超市。通过信用激励奖惩,调动了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违建拆除、疫情防控等工作的自觉性。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区

  2.6万名农村党员群众志愿参加卡口值班或服务,节约零工支出

  1000多万元。

  【篇三】

  **市**县紧扣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以“组织强村、人才活村、产业富村、智慧兴村”为抓手,着力打造自然村级党群理事会、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篱笆桩”上的村集体经济和全域“指尖党建”等“四驾马车”,驱动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转化为领导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创建党群理事会,畅通乡村振兴“治理经络”。创建以自然村为单位、党员为核心的党群理事会2790多个,吸纳成员24300多名,覆盖了

  85%以上自然村。推行理事会“12345”工作法,即建立“一张扶贫联系卡”,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工作

  协调制度、结对共建制度、民主议事制度“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新格局,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建好驻村工作队,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实施以“精心组织,编织驻村‘网格线’;尽心履职,夯实管理‘基础线’;倾心教育,开启沟通‘智慧线’;暖心关爱,构筑住村‘平安线’;真心服务,搭建党群‘连心线’”为主要内容的“五心五线”工作法,严管厚爱驻村工作队员,建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选派乡镇工作分队长18名(其中市派3名,县派15名)、第一书记70名(其中市派30名,县派40名)、驻村工作队员570名(县派355名,乡镇派215名),进驻286个村(社区)开展工作。落实工作队员“八有两安”、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依托“**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专栏,印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宜居乡村建设等《应知应会工作手册》,对工作队员进行基层党建、业务知识综合测试。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全县

  10853名干部与

  13162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发展“篱笆桩”经济,开启乡村振兴“致富快车”。针对村社独立发展能力不强、资源资金分散、村企对接不畅等问题,创新推行以党组织、企业、社员三方为支撑的“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组织牵线引进企业、企业帮扶集体创收、社员参与支持发展,探索出资源开发、股份合作、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电商服务等多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

  70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14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

  擦亮“指尖党建”品牌,营造乡村振兴“智慧环境”。针对全县

  广大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监督管理、互动交流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等问题,设立“指尖党建”指挥部,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和整合“**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远教大讲堂”和“全域党建云”软件系统等多个平台,拓展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实现了教育多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宣传全域化,构建起“开放、便捷、灵活、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县“指尖党建”品牌被评为“**市第一批党建示范品牌”。

  【篇四】

  当前,村“两委”换届、农村党员“冬训”、走访慰问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省**县把如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贯穿当前组织工作全过程,坚持从当下抓起、从正在做的事做起,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围绕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村干部,严格换届人选标准,突出“双好双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列出不能进入村“两委”班子的15条负面清单,坚持“下深水”选人,逐村分析研判、严密人事安排、深入细致考察,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村党组织换届后,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

  4.7岁,其中

  35岁以下村书记占到

  43.9%,大专以上学历村书记占到61.7%,较换届前提高11.8个百分点,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村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提升,为乡村振兴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

  以农村党员冬训为契机,共商乡村振兴目标蓝图。抓住流动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以“六学五抓四提升”为主的农村党员“冬训”工作,组织广大农村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熟悉掌握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组建宣讲团巡回宣讲、专题研讨交流等方式,认真学习全会公报、建议和建议说明,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尤其是

  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党员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理思路、明方向、绘蓝图。

  以走访慰问活动为契机,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量。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的部署要求,整合中央和省市委专项资金,配套县管党费,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全面准确掌握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听取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感情交流,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党员、群众的心坎上,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篇五】

  为深入推进抓党建与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

  **县通过下好“先手、辅助、关键、致胜”四步棋,突出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下好“先手棋”,打造党员队伍“生力军”。结合党员冬训“工作”,以“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民心活动为抓手,注重将农村青年能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优秀群体吸收进入党员队伍,形成党员队伍的“活水源头”。

  同时,结合党支部“三会一课”,动员广大党员积极为推动村内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建言献策。尤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党性修养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升华,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切实将党员队伍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下好“辅助棋”,鼓起集体经济“钱袋子”。抓实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径、确定扶持项目,打造光伏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村。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进“党支

  部+合作社+村集体”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资源、资金得到有效合理利用,确保农民受益,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同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政策、资源优势,真帮实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激活接续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下好“关键棋”,培育支部书记“领头雁”。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坚持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按照党组织书记新提名和继续提名年龄、学历、党龄等要求,注重把学历高、年龄轻、热爱基层工作的优秀人员选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实现党组织书记学历、年龄“一降一升”,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功能,并由各乡镇党委负责,对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以进一步提

  高新当选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培育发展“领头雁”,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赋能蓄力。

  下好“致胜棋”,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打造过硬党支部,强化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利用“**党建”网络平台等开展常态化督导,抓实虚拟阵地建设。同时,以“四抓两整治”为主要举措,大力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着力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先进党支部巩固提升、合格党支部提档进位、后进党支部转化升级,切实将村级党组织打造成服务人民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汇总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汇总5篇

  【篇一】

  时下进入冬季农闲,忙了一年的村民本可以借此休养一阵子。然而,在**县**的**康养乡村振兴示范带工地上,村民们挖土的挖土,砌墙的砌墙,一片忙碌景象,农闲反而变得更忙了。在现场管理的副乡长翁欣程介绍说,2020年以来,**乡以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为重点,凝聚起共谋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建成一批批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认同的乡村振兴项目。

  坚持文化为魂

  以点带面唱响乡村振兴主题歌

  以挖掘孝亲**文化为着力点,**乡投入2160万元,完成“一街、一网、一公园”、两大节点、三大入城口等十大项目建设,打造景观节点30处,建成全市首个**文化主题的“百岁流芳”公园,率全县之先设计发布**乡旅游形象LOGO,通过省级验收并荣获全省小城镇样板乡镇称号,实现村庄换新颜、邻里促和谐。建成三门垟村和新梨村文化礼堂并投入使用,完成洲路村和三星村文化礼堂改造提升工程,西溪村文化礼堂建设全力推进,成功创成李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AAA级景区村庄,顺利创成三门垟AA级景区村庄和洲路、梧桐垟村A级景区村庄。

  投资近500万元建设“青山秀水、田园人家、乡风文明”的最美乡愁村,三门村樱花观光旅游配套、“古树·常青”文化主题公园改造提升、垟心古建筑古道改造提升等工程施工全面推进。同时,投资近800万元的百亩彩色稻田、仙境桃园等云海漫道田园综合体以及**孝亲文化文化体验项目陆续完工,打造出最具乡愁文化的旅游目的地,努力造就“一个农业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一座乡村民居就是一道怀旧风景、一道农家土菜就是一份乡愁回忆”乡村感官。

  坚持发展为要

  以农促兴,奏好乡村振兴交响乐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进全省优秀归侨企业家创办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养殖鹧鸪企业——**永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长三角鹧鸪特色康养园项目为突破口,实施鹧鸪养殖基地提升,建设鹧鸪宴体验馆(养生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并与**大学农技推广中心、**大学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进行项目研究合作,成功获评省级科技型企业,成为**农业品牌中的“金名片”。

  同时,将农业种植能手吸纳进村级组织队伍,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培育青椒种植基地、杨梅采摘基地、蜂蜜生态农业观光园等6家农业基地,开办特色民宿5家、精品农家乐2家,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29户。**乡做强土地生财文章,被列入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乡镇,未来3年可为全县争取旱改水、垦造水田指标300亩,建设用地复垦指标40亩。

  坚持服务至上

  以民为本,谱写乡村振兴进行曲

  结合百日攻坚工作,**乡以7+黑的攻坚态势,全力推进“一路一带一园”项目建设,政府投资翻开新篇章。“一路”即大干交通:投资4056万元的**至漈克公路正在全面建设中,建成后将结束**无等级公路时代,实现全县乡镇等级公路全覆盖。“一带”即乡村振兴示范带:投资1500万元,建设田园综合项目3个、旅游综合项目4个、特色项目3个,通过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让美丽乡村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各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一园”即公办幼儿园:总投资1863万元,现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明年秋季开学,建成后将实现**乡公办幼儿园“零”的突破。同时,以“两最”创建工作为着力点,重拳出击整治“脏乱差”,改造提升农村公厕16座,新建改建污水管网2.3公里,创成省级卫生村1个,顺利通过市级、省级卫生乡镇的连创验收,三门垟村荣获2020上半年全县“最干净行政村”称号、李垟村荣获2020第三季度全县“最干净行政村”称号。

  **乡党委书记**介绍,如今,**乡上下营造出你追我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乡村振兴项目在**大放异彩。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实干的**人必将持续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精品最强音。

  【篇二】

  近年来,**省**市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智力、土地、技术、产业汇聚的“聚能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源,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聚焦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去谋划、去推动,形成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良好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不断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体质机制改革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集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大力培养农村“当家人”、培养村级电商“领头人”等7项具体举措,切实创优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财政投入,近年来乡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增加,仅扶持“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市财政就统筹扶持资金3000万元。支持帮助农业科研人才争取科技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落实科研团队研发费用优惠政策7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近亿元。

  聚焦人才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市以柔性招才引才为抓手,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补足乡村人才紧缺短板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一是强化院士专家产业支撑发展作用。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乡村人才需求情况,坚持高端引领,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71家,先后与以钟志华为代表的10名院士,及近百名专家教授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合作项目320余项,开发新产品140余个,获授权专利126项,**技术难题520余项。打造了竹山县巴山食品、房县九方魔芋、**市金陂水产等十多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区,其中武当动物药业院士工作站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共建致力乡村建设。充分借助东风公司和省内外高校人才资源发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市企共建”“校企共建”“校县共建”等人才工作合作,探索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引才借智为目的”的引才模式。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工业大学、武汉市教育局等与竹山、房县、郧西等建立了人才共建项目。驻

  市高校和东风公司共建研发平台为县乡培训主导产业所需各类人才4700余人次。实施农业领军人才产业团队扶持计划。为弥补乡村领军人才不足,全市整合各类农业专家及农业领军人才资源,组建茶叶、特色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7个专家服务团队,制订专家服务团队分片服务、包村联系、巡回指导制度,帮助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及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服务,下基层开展专场服务200多次。实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评选,分三批次共遴选出特色基地21个、领军人才50名,通过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全市近20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聚焦本土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发掘内生动力。**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培育用好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一是全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乡土培育计划。为解决本土村才队伍存量小、整体素质偏低,乡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2015年起创新实施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1000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并出台了“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扶持意见,促进学员主动回乡干事创业、传播先进技术、兴办致富产业。目前,全市共招录“一村多”学员三批次660人,其中党员323名,村干部258人,创业人员124人,培养了一批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农村优秀人才。深入推进基层人才“百人计划”。结合乡村现有人才资源实际,创新提出实施基层人才“百人计划”,打通乡村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思路,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细胞。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乡村教育、乡村卫生计生等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每年重点面向全市基层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选拔200名教师开展非脱产学习,通过轮岗交流、“联校协作发展”交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交流教师人才13000余人次;采取“县乡审核、免费培养、认定学历、回村服务”订单培养的模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280多名、基层村医720名,打造了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乡村教育、卫计人才队伍。推进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

  农民培训20000余人次。大力开展贫困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汉江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各县市区农广校,集中培训500人次、送教下乡1500人次,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常发杰、张瑞等11人获得国家、省级“最美农技员”称号。

  聚焦人才引才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市不断畅通引才渠道、创新聚才模式,通过搭建各类引才平台,让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乡村振兴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扎实推进“我选**·圆梦车城”计划。各地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吸引更多省内外优秀大学生来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近年来,全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84个,累计接纳大学生就业创业6300人。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发展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和物流网点、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为契机,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多次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就业等培训,培育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受益5万余人次,为全市4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养了2名以上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推动各地尤其是贫困村利用淘宝·特色中国·**馆、京东·**特产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优势推销优势产业、名优特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搭建能人回归创业平台。针对乡村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各地积极牵线搭台,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带领致富、参与治理,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典型。郧西籍县能人兰祥军返乡投资8000万元建厂,并以商招商,引来24.5亿元投资;竹溪县能人杨克松回乡在蒋家堰镇、天宝镇开办两个鞋业工厂,吸引300余人就业;郧阳区能人周伟投资15.6亿元,返乡建设子胥湖生态新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房县90后能人曾鹏,放弃浙江高薪工作,回房县化龙堰镇作峪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700多人决战脱贫攻坚。近年来,已有4000多名能人返乡发展、反哺家乡建设,有500多名能人在农村担任村干部。

  【篇三】

  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对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近来,****河店镇抓实“头雁工程”,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做好“头雁”选拔

  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领头雁,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是实施“头雁工程”,发挥“头雁效应”的关键环节。河店镇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高度重视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一是明确选拔标准。严格把握好“三好三强”标准,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遵纪尚德好、群众口碑好、担当精神强、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员担任村支部书记。二是拓宽选人渠道。一方面重点从本村现任“两委”成员、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掌握一批人选,逐人落实培养教育措施,适时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另一方面,注重“外引”人才。与驻外流动党组织等建立对接联络机制,对在外农村优秀人才特别是党员情况,定期分析研判,吸引他们返乡创业,跟进培养,条件成熟的,适时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考核,严格“头雁”管理

  河店镇严格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严格加强“头雁”管理。一是坚持“凡进必审”原则,在换届选举和个别调整过程中,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县乡联审制度,结合县乡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严格把好人选的政治关、能力关、法纪关、廉洁关、口碑关,从源头上防止“带病”上岗和任内不作为、乱作为。二是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考核。河店镇制定《河店镇农村党支部书记考核计分办法》,对农村支部书记实行千分制考核,从基层党建工作、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工作、其他工作、镇安排的其他重点工作、亮点工作等几个方面系统进行系统考核。每月进行考核,年底进行通算。村支部书记考核结果与绩效补贴挂钩,按千分制考核评定一二三类等次,按照等次发放补贴报酬。

  建立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做好“头雁”储备

  为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河店镇严格选拔、严格培养和管理、严格使用,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一是严格选拔。河店镇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的选拔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既提高门槛,又拓宽视野。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的方式进行公开选拔,按照每个村两委职数,确定后备干部,建立镇后备干部队伍台帐;二是严格培养和管理。河店镇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通过集中培训和以工代训的方式,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同时,村级后备干部优先参与县内或镇内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对于表现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可以跟班见习,开展“压担子”历练,参与村内事务管理。对于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培养机制,每半年考核一次,详细了解思想动态和参加村务情况,进行优胜劣汰。三是严格使用。河店镇严格村级后备干部的使用,对于达到后备干部要求的,实行跟班见习,开展“压担子”历练,在实践中历练、培养后备干部。对于表现优秀,获得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在两委换届时,可通过合法程序将后备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

  “头雁工程”的实施对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店镇将以“头雁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力,实现乡村振兴。

  【篇四】

  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市,精准扶贫伊始,**省**市就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育管用链条入手,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多措并举建强后备军,为高质量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蓄了充足力量。

  坚持“三步走”发掘,多渠道选人。一是压实责任定目标。市委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和责任清单,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初抓党建公开承诺和基层党建考核重要内容,明确市、乡、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领导以及第一书记责任,要求每个村常

  态储备1-2名后备干部、1名村书记后备人选,建立后备干部库进行跟踪培养。市委组织部每半年对各地后备干部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滞后的进行约谈提醒。二是拓宽渠道选人才。市镇村三级干部结合“足印农家·户户走到”活动,摸清辖区内的优秀青年底数,重点盯住产业带头人、能人大户、复转军人、回乡青年、外出优秀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采取一对一联系、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巧打感情牌、事业牌、政策牌,通过主动联、热情引、真情留,动员优秀青年到村工作。仅2018年春节期间,全市召开返乡人士座谈会168场次,覆盖3700余人次,128人进入村后备干部意向人选范围。三是严把标准明底线。后备干部选拔坚持政治标准,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致富带富能力,并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评价。坚守红色底线,征求纪检、政法、信访、群团组织等部门意见,坚决把政治觉悟不高、违反法律法规、涉黑涉恶等人员挡在门外。截至2018年换届前,全市建立了484人的村“两委”后备干部库,其中,能人大户89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6人、复转军人43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52人、外出优秀务工经商人员107人。

  坚持“三突出”历练,多举措培养。一是岗前培训突出增“学识”。乡镇每年结合村“两委”干部培训及党员轮训,分期分批对后备干部进行不少于7天的全覆盖集训。镇村支持后备干部通过“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提升学历,保障每年4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近年来市财政累计为96名村级后备干部减免“一村多名大学生”培训学费60余万元。二是结对帮带突出长“见识”。建立乡镇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结对帮带村后备干部制度,确保每名后备干部都有帮带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谈心谈话,通过“传、帮、带”给他们教方法、指路子,尽快熟悉并掌握农村工作方法。三是实践锻炼突出练“胆识”。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设立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等实践岗位,引导后备干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村级事务。同时为后备干部搭建创业平台,支持后备干部带头创新创业,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帮扶和倾斜。

  坚持“三层级”联动,多举措管好。一是村级层面管具体。逐村建立村后备干部工作台账,“一人一档”动态记录培养和管理情况。组织后备干部参加或列席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和村级相关会议。后备干部每年向村“两委”汇报履职情况,由结对帮带人点评,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测评,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群众“公认度”。二是乡镇层面抓统筹。乡镇党委把后备干部纳入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考虑,统筹抓好培训学习、选拔使用、创业扶持。对后备干部缺乏的村,在镇内进行统筹,打破村域限制,探索跨村选拔交流模式。三是市级层面强保障。市委组织部加强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将发展党员指标向后备干部培养较好的镇村倾斜,对综合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的后备干部优先发展入党,村班子出现空缺时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出台政策允许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补助后备干部工作待遇。2019年起,市财政比照村副职干部报酬标准,按照每村1人的原则,每年统筹407万元解决194个村“两委”后备干部工作报酬。

  坚持“三维度”使用,多方位激活。一是动态调整腾位子。建立不胜任、不称职村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对违纪违规、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等情形的村干部,通过撤销职务、责令辞职等方式,为后备干部腾出职位,2015年以来,全市共调整村“两委”干部419人,一批表现优秀、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被补入空缺职位。二是提供岗位搭台子。建立后备干部内挂村级职务、上挂乡镇站所的“双挂”制度,安排后备干部担任书记或主任助理、村民小组长、扶贫信息员、党建资料员、综治网格员等职务,选择有潜质的后备干部到乡镇站所挂职锻炼,鼓励他们在岗位上大胆去干,不断提升能力。三是集中换届压担子。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要求每村有1名35岁以下年青干部、1名大专以上学历干部,村书记调整面达到40%。对经过实践锻炼,考核优秀的后备干部,大胆推荐选用,341名后备干部进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其中4人当选为村书记,实现了每村1名35岁以下年青干部、1名大专以上学历干部的目标,村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篇五】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近日,**甘孜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到**市时济乡若吉村调研乡村振兴。在听取了**市市乡两级工作介绍后,**提出要突出党建引领主体地位,为推动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村级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建强农牧区村级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要突出政治建设,党支部只有始终坚持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才能把住支部建设的根和魂,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要将政治建设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村党支部要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大局谋划和推进工作,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落实支部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软乡弱村集中整顿,注重将村级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治弱”的有效举措,真正让基层组织强起来硬起来。要打好“选配、培养、帮带、管理、激励”组合拳,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农牧区党员队伍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队伍基础。**指出,基层党员队伍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强化政治担当,是对党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个党员的基本职责。要严格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示范带动群众的工作机制,**探索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三联”工作机制要继续坚持,并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工作经验,不断激发农牧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组织推动乡村振兴。要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重点从“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的党内组织生活抓起,确保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根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广大农牧区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农牧民群众根本利益,发挥农牧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发挥村级活动阵地宣传教育功能,通过“支部领、党员带”,发挥群众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主动参与产业壮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当新时代的“新农民”。要积极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推进农牧民群众感党的恩情、知惠民政策、讲文明公约、践村规民约、守社会法治。要大力推进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突出抓好回引、培养、使用、管理、激励等关键环节,把更多优秀农民工吸引回来、使用起来,着力打造一支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带头人队伍。

  第三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打造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党建+”九大行动。2021年,**县荣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帮扶先进县。

  一、突出创新引领,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抓实标准化、提升组织力的有效举措,大力实施“党建+机制创新”行动。一是抓体制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合二为一,合署办公,一体推进“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43名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实现全覆盖,做到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完善,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一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二是抓制度创新。率先出台《**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争创示范县发展规划(2021—2025)》,制定激励干部队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二条措施,搭建干部规范任用的“四梁八柱”。2021年,281名乡村振兴等一线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干部任用工作“一报告两

  评议”三项数据好评率均为100%。三是抓服务创新。深化“互助五兴”,巩固“五个到户”,全面推行派出所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警务改革,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推行“党建+1331+N”工作模式,开展信访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创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全州排名第一。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被国家推荐为范本,黄金村、和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落梯村入选中组部2022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二、突出产业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举措,大力实施“党建+产业兴农”行动。一是聚焦特色资源。大力发展**黄金茶、油茶、柑橘等“两茶一果”特色优势产业,“两茶一果”总面积达40万亩以上,农业总产值达30余亿元。打造了“**黄金茶”“酉酉橙”“黄金橙”等一批政府公共品牌,培育了韵莱农业、鑫洋等一批国家、省州级龙头企业。2021年**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全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县。二是聚焦链条发展。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明确**黄金茶、酒业、绿色矿业及新材料等6条优势产业链建设,实行“一链一案、一企一策、专班推进”。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挂牌成立**黄金茶产业研究院,创新“一茶三院士”产业推进机制。在全国首开先河启动**黄金茶种质基因库建设,对**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立法,开通“**黄金茶号”高铁专列,全链条擦亮“**黄金茶·中国茶黄金”金字招牌。**黄金茶总面积达14万亩,综合总产值达20亿元。三是聚焦合作共赢。深化与**市、中茶集团、酒鬼酒公司等合作,引进健坤教育集团、**宿集营造社等知名企业,以建设**黄金茶特色小镇为抓手,着力建成一批最美生态茶园,培育一批高标准民宿,打造一批最具原滋味的特色苗寨,积极融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旅游片区发展圈。深挖“土家探源”“神秘苗乡”旅游资源,建立“旅游+非遗”“旅游+茶叶”等新业态,带动农民人均增收同比增长31%,村级集体增收同比增长52%。

  三、突出人才引领,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党建+人才强县”行动。一是注重外部引才。创建酉水人才专家工作站、全州首个县外人才工作联络站,探索“院县合作”新模式,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中南林科大等专家9名,首次引进“双一流”人才9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成长。二是注重内部育才。组织54名党政领导干部赴浙江大学培训,开设“院士专家讲坛”,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行动”和“一户一大、一家一技”培养计划,评选出100名首届“乡村创客”,培育“土专家”“田秀才”2万余人,与县职业中专学校合作,实行订单式专技人才培养,不断培育农村实用性人才。三是注重机制用才。实施“酉水人才强县”行动计划,开展首届“酉水人才”评选活动,建立高层次人才“1+2”培养模式,实行高校培训、一线墩苗、“导师帮带”等机制,建好“人才公寓”,设立5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

  四、突出示范引领,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过程,大力实施“党建+星火领航”行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以县委1号文件制发了《**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集体经济的工作格局,打造了“北部酉水河流域集体经济示范带、中部209国道沿线集体经济提质片和南部吕洞山集体经济示范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二是强化发展路径。创新推行劳务经济型、产业培育型、资源经济型等“六型”发展模式,选派退居二线干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集体经济组织任职,鼓励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和项目入股集体经济组织,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纳入乡村振兴、五个文明建设绩效、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等督查考核重要内容。三是强化内生动力。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办村级劳务公司工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股90%,承建单个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建立“村评、乡提、县审”的三级项目风险防控机制,设立县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开展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武打

  擂”活动,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县集体资产总额18.06余亿元,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正当时。”**县这幅壮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将以更谦逊的姿态、务实的状态、感恩的心态,踔厉奋发、奋楫争先,不断擦亮“双先进”振兴名片。

  第四篇:乡村振兴

  乡村到底该如何振兴

  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本近20亿。

  二、从村庄策划规划上突破。

  怎样让美丽乡村转发为美丽经济呢?1、需要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

  2、要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3、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所以当时鲁家村花了300万请设计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

  三、从产业融合创新上突破。

  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正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十八家差异化的农场,其中包括了鲜花农场的6亿资金投入的这个大项目。同时我们着重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

  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可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四、坚持市场导向为主体。

  鲁家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成立经营公司专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宣传。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

  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休闲旅游”,如开设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让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呜呜呜”——伴着清脆的汽笛声,“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满载着游客缓缓开动。窄窄的铁轨伸向远方,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下更加诗意和耀眼。小火车从中穿行而过,串起了绿意浓浓的灵芝农场、竹园农场、桃花农场、蔬菜农场、石斛农场……

  6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5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

  鲁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开创性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亩低丘缓坡,建设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通过社会招商吸引外部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运营,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是如何打造的?有何独特处?

  1、顶层设计

  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家庭农场,鲁家村不惜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组织架构

  鲁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

  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

  3、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

  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鲁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红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案例总结: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它采取类众筹的方式,借助社会化的力量,突破了资金、人才的瓶颈,实现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聚合。

  其次,它解决了规划的统一性和定位的差异化的问题。美丽乡村,规划先行。早在2013年鲁家村就启动了发展蓝图的设计,18家农场的雏形已经跃然纸上。再次,生态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鲁家村注重生态圈的建设,18家农场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围,分布着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为农场提供配套服务。

  此外,村里还统一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情街、10公里绿道和4.5公里村庄铁轨等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样化的选择。在营销推广层面,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进行统一宣传;在人才培养层面,成立了乡土职业培训公司。这些力量为入驻的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鲁家村的模式也不是谁都可以学。

  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土壤,比如自然资源禀赋较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土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好,颜值较高,加上政府的特别扶持。据统计,截至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3万家,营收将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喷井式”增长趋势。近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全文如下: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较多制约,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扩容,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特制订如下行动方案。

  一、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

  (一)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考虑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优化通建制村硬化路路线走向,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自然村,推进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提升改造低等级农村公路。(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对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予以支持。贫困县可按要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乡村旅游停车设施改造提升。修订《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将专项债券适用范围扩大至乡村旅游停车设施。(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布局县城、乡镇、景区及特色保护类村庄内停车设施。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综合考虑停车等方面需求。以集约复合利用为主要导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加强乡村旅游高峰期停车管理,加大车位智慧停车引导服务。(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各地区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

  职责分工负责)对使用“四荒地”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经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认定为仅在内特定旅游季节使用土地的乡村旅游停车设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相关设施不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超出特定旅游季节未恢复原状的,由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一批旅游基建投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输

  (五)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在已实行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承受能力、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促进乡村环境改善。(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探索乡村旅游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分类处理”模式。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行垃圾就地减量化与分类收集,对乡村旅游建设、经营中产生的易腐垃圾、煤渣灰土、建筑垃圾等分类处理并就地消纳,重点建设垃圾收集站、中转

  站等收转运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地区存量垃圾治理力度,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坚决遏止出租、承租土地填埋垃圾牟利等行为,优先开展乡村旅游景区、水源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有条件的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地方有关部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引导人口规模较大、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村庄,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提升规范化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实施公厕生态化改造。研究修订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鼓励各地区研发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改厕技术和无害化处理模式。探索建立运营管护体系,妥善解决改厕后管护维修、粪污处理等问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

  输

  (九)规范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推动落实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鼓励地方针对民宿、农家乐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保障安全的技术规范标准。(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配套标准。出台适宜乡村旅游公路和停车设施的建设规范和运营管理标准。完善标识标牌、交通

  旅游驿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健全标准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监管。加快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乡村旅游主体信用档案,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动态梳理乡村旅游红黑名单,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并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建设乡村旅游相关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

  输

  (十二)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展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条件和门槛,服务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规范农户、村集体等参与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租赁民房开办民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活动场所。(地方有关部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

  输

  (十四)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乡村旅游企业依法合规发行旅游产业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的前提下,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满足乡村旅游多样化资金需求。(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

  (十七)加大对乡村旅游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依法合规探索开展景区企业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展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地方有关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大本地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本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服务技能、市场营销等培训。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乡村旅游管理和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以及规划建筑等设计人员下乡,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的合力,2018年底前各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各地有关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推进各项行动任务早落实、早见效,实现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重点突破,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着力营造乡村旅游良好发展环境。

  第五篇:浅谈乡村振兴

  浅谈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要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期盼,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打造农村优美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是新时代工作的重中之重,助力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当下,中国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关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之道,要把乡村振兴任务干在实处,做到细处,落在深处,让发展的脚步走的更加平稳坚定。子曰:“工欲善其事,需先利其器。”形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群众的期待,都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进入新阶段,乡村振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但目前,农村人才管理制度缺位,人才管理体系几乎空白。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真抓实干,加强领导,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健全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在未来,我们必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必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险阻,但我们有信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用双手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当下年轻干部在基层时需要学习这种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干工作要严于律己,禁止“三分钟热度”以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始终保持谦虚、正确定位、服务人民、加强自身修养、知足、坚持不懈的心态。奋斗是“立身根本”,担当是“成才基础”。处于新时代的当代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干”字为首,秉持“多练多磨”的信念,真抓实干、履职作为,为推进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篇二:乡村振兴交流发言材料

  

  只做精品

  2021年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把准脉向,发展一批兴农产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乡村发展繁荣的经济保障。产业发展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谋划一批带动性强、收益好的特色项目,吸引资金人才向农村聚集。

  要建设一批长效项目,变“输血式”发展为“造血式”提升,引领乡村发展。要注重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与培育,探索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经济保障制度,带动村级产业发展的动力,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村级发展难题。

  靶向发力,打造一支兴农队伍。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但他们也希望通过技术培训等途径提升自身能力,为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一是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农村实用人才来源渠道和完善培训机制,积极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二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创业,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三是要不断优化乡土人才成长环境,让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学以致用,致富乡邻,提升自身荣誉感。

  寻根溯源,夯实乡风文化传承。要充分发掘乡村文化、乡村文明、乡村非物质遗产等传统文化的重大内涵,挖掘其历史意义,让乡村文化在共建共兴共享中发扬光大。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交流发言材料 振兴 乡村 发言